• 含有“五”的成语典故,您知道的还有哪些?

    五花八门:五花指金菊花——比喻卖茶的女人,木棉花——比喻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比喻酒楼上的歌女,火棘花——比喻玩杂耍的人,土牛花——比喻一些挑夫;八门指一门巾——算命占卜,二门皮——卖草药,三门彩——变戏法,四门挂——江湖卖艺,五门平——说书评弹,六门团——街头卖唱,七门调——搭蓬扎纸,八门

    2025-01-06 08:19:52

  • 一组跟儿童有关的四字成语,你们更喜欢哪一个?(二)

    1、冰雪聪明冰雪聪明冰雪乃是圣洁之物,古人常常用来形容美丽,并且有着高尚纯洁道德情操的人,后人便常借杜甫这诗,用来形容人聪明非凡。 但真正被用来形容女子应该是明代,明代有个文人张溥夸奖友人十一岁的小女儿“冰雪聪明”。如今一般都是形容儿童或者聪明的女孩子等等。2、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忌:忌讳。小孩子说的话

    2025-01-06 08:04:58

  • 成语典故积累——纸上谈兵、披坚执锐、奋不顾身

    纸上谈兵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解释: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谈起来头头是道,他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事,不知随机应变,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自己也死了。后以之比喻不根据实际,只凭书本知识发空议论,叫纸上谈兵。也叫“徒读父书”。用法

    2025-01-05 12:45:09

  • 成语学易|第33卦:遁卦“有进有退”

    关于易经的100个成语了解趋势而知所进退,向来是人生重要的功课。《易经》有个遁卦,在大局依然稳定时已经看出大势,然后潇洒退隐。遁卦为“天山遁”。这种组合是个消息卦,底下两个阴爻形成联手之势,上面四个阳爻明白自己会逐渐退出舞台。就时序言,它是农历六月,夏季结束之期,秋季即将上场。《大象传》说:“君子以

    2025-01-05 12:30:08

  • 常用成语的归纳 1.

    1.妙不可言 :偏正式的结构 ,一般可以做谓语、定语。 美妙的无法用言语表达。褒义2.无与伦比:谓语、定语。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什么可以和他媲美。 褒义3.叹为观止:谓语,如果句子主语是物或者是其他人,要在“叹为观止”前加“令(观看的)人”,如果主语直接是观看者,就不需要加。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

    2025-01-05 12:15:10

  • 四字成语学习(二)

    苦思冥想[ kǔ sī míng xiǎng ] :尽心地思索和想象。不假思索[ bù jiǎ sī suǒ ]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光彩夺目[ guāng cǎi duó mù ] :形容光泽颜色鲜艳耀眼。黯然失色[ àn rán shī sè ] :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

    2025-01-05 12:00:10

  • 【天天成语】(27)三人成虎

    【典源】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释义】比喻谣言或一件虚假事物,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信以为真。魏国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按照约定,两国之间需要互换人质作担保。于是,魏王就把太子送到赵都邯郸,并派大臣庞葱陪同前往。庞葱担心离开魏国后,有人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便

    2025-01-05 11:45:11

  • 华山论道:这10个成语背后

    从古至今,有很多的四字成语,它们朗朗上口又寓意简练,可以清楚且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想法,受到很多文人墨客的喜爱,在文章中也多次被运用。但是,你知道吗?其实有很多成语都出自一些历史名人之口,或是从他们的事迹、名句中摘录而来。今天,就给大家分享10个成语,分别对应着10个历史名人,可以讲给孩子听听!01一饭

    2025-01-05 09:20:34

  • 龙年吉祥成语,龙行大运

    #分享我的今日感悟#龙行大运开心的古今观史【浅谈】龙年吉祥成语、佳句虽多,都不如一句:龙行大运。【开心】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龙年吉祥成语为何又这么呢?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龙是勇敢奋进、活力无穷、吉祥如意的象征,人们都希望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五谷丰登,龙是保佑着一方风调雨顺的象征,更是中华民

    2025-01-05 09:05:35

  • 意林:盘点那些绝美的成语

    ◉酒酽春浓出自唐·曹唐《小游仙》:“酒酽春浓琼草齐,真公饮散醉如泥。”成语描绘了一个美好圆满的时刻,就像美酒醇香,春天生机盎然。它让人联想到生活中最愉快、最充实的时光。◉虚室生白出自《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成语描述了一种心灵澄澈、无杂念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能够领悟真理

    2025-01-05 08:50:2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QQ: 8786 8862 Copyright ©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