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解成语:驾肩接武,何谓“接武”?此中“止戈”如何表达“武”

100次浏览  2025-03-16 04:41:57

接武,驾肩接武,

何为“接武”?此中“武”字为何会有“半步”之义

1

接武

接:接连;

武:半步,脚步足迹。

足跟相连,步履相连接。

1.步履相接。意谓小步前进。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4.步履相接。形容亲近;接近。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继承。

此词语出自《礼记·曲礼上》:

堂上接武,堂下步武。”

郑玄 注:“武,迹也。亦相接,谓每移足半蹑之。”

此句意思是

朝堂上小碎连步走,朝堂下大步走。

驾肩接武

jià jiān jiē wǔ。

接:接连;

武:半步,脚步足迹。

肩挨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很多。

也作“驾肩接迹”

出自《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

“有唐之兴,绵历年所,骨鲠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

2

这“止戈”如何表达“武”?

会意合体字,止戈为武,从止从戈。

武-小篆

武-金文

武-甲骨文

其中“止”,足止形,

既表示足止行进,也表示足止于此。

其中“戈”,象戈头形,木柄戈头。

上为戈头,下为立杆木柄。

二者合一,

其一,【止→戈】,戈止前进—

持“戈”足“止”向前行进为“武”。

是指足止前进之戈;

强调动武而攻击前行。

其二,【止←戈】,戈止于此—

“戈”立“止”于此为立“武”以止战。

强调武能止战,能武方能止战。

指武威,武备能立威慑止。

武-汉字具象图

其三,【武中有“止”】,

左止右止为“步”,

左足一止,右足一止,合为一步。

“一止”也就是“半步”。

“武”中“一止”,故有表达“半步”本义。

“接武”从此义,

本义:

1.动武,动武攻击;

2. 武威,武立威而止战;

3.半步;连步足迹。

3

理解“接武”中“半步”表达——

西周“佩玉”与“节步”

战国时期组玉佩就展示了古人佩玉的习俗,《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当时人们的典型服饰是上衣下裳,腰前系巿(),玉佩为垂在巿()上的饰物。

成组的玉佩是贵族身份的体现,身份越高,组玉佩越长越复杂,身份较低者,配饰就简单而短小。

系玉佩的作用是“节步”,身份不同,步伐不同,玉佩碰撞发出的声响也不一样。身份高的人迈步小,走路慢,显得格外气派。

按照《礼记》中的记载:“君行接武,大夫继武,士中武。”

“接武”“二足相蹑,每蹈于半”

“继武”“谓两足迹相接继也”

“中武”则是“足间容一足之地”

在国博现场展厅里体验“接武、继武、中武”的步伐,直观地了解古代贵族走路时一步有多宽。

“节步”礼仪中有“接武、继武、中武”步伐,其中的“武”其实是“半步”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武”字会有“半步”之义?

如果你要是懂得汉字思维的话,那就很容易知道为什么。

以此“接武”引伸出有以下几个主要含义:

指唐诗的品级。

形容路足迹前后相接,形容细步徐行。

指相继而行,继承。

4

“接武”类似成语表达——

继踵接武

踵:脚后跟;

武:足迹;

意思是人数众多而拥挤不堪或接连不断。

形容脚后跟接脚后跟,足迹挨足迹的场景。

踵武相接

“踵趾相接”

谓脚迹相连。

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出自杨天石《黄遵宪》:

“黄遵宪盛赞他们‘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示例

缅想当年景象:那种~的商旅队,商旅队中各种语言的交响。

——韩北屏《非洲夜会·橘林茶香》

踵武前贤

踵:脚跟。武:足迹。

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

比喻效法前人。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QQ: 8786 8862 Copyright ©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