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典故|十行俱下
【成语释义】
多行文字扫一眼就能读完。比喻读书敏捷。也作“一目十行”。
【典故出处】
《南史·梁本纪下》;也见于《南史·梁简文帝纪》

梁简文帝萧纲,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三儿子,字世缵。相传,萧纲从小就十分聪明,记忆力特别好。四岁时便被封为晋安王,太傅教他读书识字,能过目不忘,到了六岁的时候,就已经会写文章了。后来,他进一步博览群书,“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意思是说:萧纲读书的速度特别快,能够十行俱下,过目不忘。不久,他几乎就读遍了所有诸子百家的书籍,写起文章诗赋来,拿起笔来就能一蹴而就。
后来,梁武帝的长子萧统去世后,萧纲便被立为皇太子。从此他长期住在东宫,过着悠闲的宫廷生活,虽也吟诗作赋,但大都是以轻靡绮艳的文辞,描写上层贵族的荒淫生活,格调低下。政治上也很糊涂,为叛将侯景所控制。梁武帝被侯景软禁饿死后,萧纲当了两年的傀儡皇帝,终为叛将侯景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