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沉鱼落雁
【成语释义】
原指使游鱼沉入水里,使飞雁落到沙洲,形容女子容貌极其美丽。出自战国《庄子·齐物论》。
【成语典故】
人们常常把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两个成语连在一起,用它们分别代指历史上四位著名的美女。

“沉鱼”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西施。

传说在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个浣纱的女子名叫西施。每当她在河边浣纱,清澈的河水倒映着她绝世的容颜,让水里的鱼儿都会忘了游水而沉到水底,后来人们就用“沉鱼”代指她。
西施生活在吴越争霸时期,越国在一次和吴国的战争中惨败。越王勾践为了保全性命,更为了寻找机会谋求复国,他不仅本人甘当吴王夫差的奴隶,还为吴王献上了越国的珍宝和美女。西施是越国最著名的美女,又是越国大夫范蠡的生死之交,于是她决定为国献身,作为献给吴王的“礼物”来到吴国,并很快得到了吴王的宠爱。后来,吴王荒于朝政,导致国力日渐衰落,而越王勾践却忍辱负重,不忘复仇,最终打败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吴国被灭后,为越国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西施却下落不明,有人说她最后和范蠡一起泛舟五湖,不知所终。
“落雁”是西汉王昭君的美称。

在西汉元帝时期,王昭君被选入宫廷成为了一名宫女。当时的汉宫中,所有的宫女都要先由宫廷画师为她们画像,汉元帝再根据这些画像来挑选妃子。于是,一个叫毛延寿的宫廷画师便向宫女们索取贿赂,谁给他送的钱多,他就把谁画得漂亮一些,谁不送钱,他就把谁画得丑一些。性格刚烈的王昭君不肯贿赂他,于是他就把王昭君画得十分难看,因此她不仅没有被汉元帝选中,就连见到皇帝的机会都没有。
在西汉,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经常和汉朝发生冲突,汉朝便会送公主与匈奴的首领和亲,以换得和平。这一次,南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朝觐汉元帝,也提出了和亲的请求,并保证自己从此不再侵扰汉朝。汉元帝于是决定从后宫中挑选一个不起眼的宫女,封她为公主,让她嫁往匈奴,被选中的就是王昭君。
等到汉元帝召来王昭君一看,才发现她比后宫中所有的女子都要优雅美丽,但此时决定已经无法更改,汉元帝追悔莫及,于是杀了毛延寿等画师泄愤。
王昭君告别故土一路向北而行,路上朔风扑面、黄沙漫漫,思念故土、前途未卜的她在马上抱着琵琶弹奏了一曲又一曲,曲声凄婉悲凉,昭君神情哀伤,让天上的大雁都忘了扇动翅膀而跌落在地。
来到匈奴的王昭君直到终老也没能再回中原。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大汉的边境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也赢得了后世的感念和赞美。
到了西晋,由于要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昭君又被人称为“明妃”,所以我们在不少诗歌、绘画等作品中会看到人们称她为“明妃”。
“闭月”是指东汉末年的貂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西北的军阀董卓乘机占据京城并把持了朝政。董卓极为残暴,罪恶滔天,于是全国各路军阀纷纷讨伐董卓。
当时朝廷中有一位重臣名叫王允,他见董卓如此为祸天下却又无计可施,便想请自己的义女貂蝉帮他除掉董卓。貂蝉异常美貌又能歌善舞,有一次她在拜月的时候,一阵轻风吹过一片云彩把月亮遮住,仿佛连月亮在她的美貌面前都黯然失色,只好躲起来一般。
貂蝉在王允的授意之下施行了连环计,使得董卓和他的义子吕布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让天下百姓拍手称快。
貂蝉后来嫁给了吕布,再后来吕布兵败被曹操所杀,谁也不知道貂蝉最后的结局。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

杨贵妃名叫杨玉环,传说她在御花园赏花时,花儿纷纷低下了头,自认为不如她美丽。她不仅美貌过人,还深通音律、精于舞蹈,是唐玄宗极度宠爱的贵妃。由于爱屋及乌,唐玄宗还赐予杨贵妃的兄弟姊妹高官厚禄,甚至任凭他们胡作非为。唐玄宗自己也越来越昏庸,时间一久,大唐的政权便岌岌可危了。
唐玄宗统治后期,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安禄山叛乱,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向四川一带逃难。可是一路走到马嵬驿(今天的陕西兴平)时,随驾的禁军军士哗变,一致要求处死奸相杨国忠,并且迁怒于杨贵妃,认为正是她祸乱朝政,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无奈之下,唐玄宗只好赐杨贵妃自缢。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什么也没有找到。于是也就有传闻说她并没有死,甚至有人说她东渡到了日本。
当然,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罢了。
【文化内涵】
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美女,但这四位是公认的“四大美女”,主要原因在于她们都对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故事也都精彩曲折,富有传奇色彩。

历代文人不断为她们写诗作赋,并把她们的故事编成小说、戏曲,广受欢迎,直到现在还不断涌现以她们的故事为题材的影视剧。
不过,这四位美女当中,正史中并没有关于西施和貂蝉的记录,所以很可能她们并没有真实存在过。只有王昭君和杨贵妃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上以她们的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更多更出名。与王昭君有关的有杜甫所作的《咏怀古迹(其三)》和元杂剧《汉宫秋》;以杨贵妃和唐玄宗爱情为题材的则有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传奇剧《长生殿》。
【代表文物】
“四大美女”中,与匈奴和亲换来国家和平的王昭君历史形象最为正面,这一幅《明妃出塞图》表现的就是昭君出塞和亲时的场景。

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宋大阪市立美术馆
整幅画略去了背景只突出人物,画面上所有人都用衣袖掩住口鼻,加上飘动的旗帜和扬起的马尾,让人感觉到漫天黄沙、寒风扑面,为昭君出塞增添了特殊的苍凉和悲壮。
昭君戴着皮帽、穿着长靴,这些都是匈奴人的打扮,只有身上的肩帔和飘带还保留着汉人的传统。她身后的宫女怀里抱着琵琶,这也是人们在画王昭君时为她配备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