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觞】一句话产生三个意喻对立的成语•成语中的历史故事32

100次浏览  2025-02-17 03:02:22

得鱼忘筌dé yú wàng quán

得兔忘蹄dé tù wàng tí

得意忘言dé yì wàng yán

【成语解释】:得鱼忘筌:筌古代用于捕鱼的竹器。捕到鱼就忘记拿筌了,比喻成功后就忘记了本来依靠的东西,引申忘恩负义,背弃根本。

得兔忘蹄:蹄,兔弶(jiang,捕兔的装置);抓到兔子就忘记了蹄,跟得鱼忘筌一个意思。

得意忘言:本指既然已经知道意思了,就不需要言语了;后引申为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杂篇.外物》。

这三个成语都是来自庄子《庄子.杂篇.外物》中最后一段,三十三个字就贡献了三个成语,这效率还真是很高。原文如下:

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纪他闻之,帅弟子而踆(cun)于窾(kuan)水;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bo)河。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宋城东门有个死了亲人的人,因哀伤、日渐消瘦造成毁容而加官进爵封为京师,他的同乡纷纷效仿他,也消瘦毁容,而致死过半。尧将天下禅让给许由,许由逃走了;商汤要让位给务光,务光恼怒了;纪他知道此事后,带着弟子隐居在窾水边,诸侯纷纷前来慰问他。三年之后,申徒狄因仰慕其名而投河自尽。

用筌的目的在于鱼,捕到鱼后就忘记了筌;用蹄的目的在于捕捉兔子,捕到兔子后就忘记了蹄;言语是用来传达意思,交流思想,领会了意思就会忘了言语。我上哪找到忘掉言语的人来跟他交流呢!

前两个成语逐渐被引申为忘恩负义,变为贬义词。而后面那个成语却各有理解,有人认为跟前两个成语意喻差不多;有人认为领会了其中的真谛后,就是要忘记语言的本身,这样才能达到大道不可言的境界。从庄子最后的一句话而言,个人认为其追求的还是那种志同道合,心有灵犀的朋友。反推其他两个成语,应该是为了得意忘言的递进关系,先是言不尽意,之后是得鱼忘筌,最后就是得意忘言,实现超于外物的限制直达心灵的共鸣和意会。庄子应该是想通过这种递进关系,实现忘物、无言的境界。而无言又是合乎于道的最高境界。可惜后人扭曲了其寓言的初衷,错误的将其划到对立面了。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QQ: 8786 8862 Copyright ©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