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之《大盗移国》
【大盗移国】(成典)
[注音] dàdào yíguó
[释义]指篡夺政权。
[语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炎正中微,大盗移国。”唐•李贤注:“大盗,谓王莽篡位也!”

[示例]《护国文集》:“他上书孙中山,谴责袁氏‘大盗移国,会设筹安,欲行帝制’,望孙中山‘登高一呼,俾群山之皆应。’”
省作“盗移”。(音:dào yí)唐•张九龄《奉和圣制幸晋阳宫》:“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编按]王莽,字巨君,汉魏郡元城县委粟里(今大名县娘娘庙村)人。居摄三年(8年),王莽废孺子婴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夺取刘汉政权,建立新朝,实际上万民拥戴、公选出来的皇帝。新朝建立之前的西汉不足二千万人,《汉书》中记载有名有姓上表呼吁王莽登基称帝的达47万人之多。王莽是唯一一个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人,篡位盗国,系所谓的正统之人污蔑王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