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释义-感悟篇-虚怀若谷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逐字释义】
【虚】:xū
1)、空:虚无、虚实、虚度、虚名、虚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虚、乘虚而入。

心若为牢笼,处处为牢笼
2)、不真实的:虚伪、虚假、虚妄、虚惊、虚夸、虚构、虚传、虚张声势。

虚假广告
3)、内心怯懦:做贼心虚。
4)、不自满:虚心、谦虚、虚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
5)、抽象的:虚词。
6)、衰弱:虚弱、虚胖、虚汗、虚脱、气虚、血虚。

虚弱无力
7)、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
-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 。
- 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
-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
-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
【怀】:huái
1)、思念,想念:怀念、怀旧、怀乡、怀古、缅怀。

缅怀先烈
2)、包藏:怀胎、心怀鬼胎、胸怀壮志、怀瑾握瑜、怀才不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3)、胸前:怀抱、抱在怀里。
4)、心中意:心怀、胸怀、正中下怀、耿耿于怀。
5)、安抚:怀柔。
6)、归向,使降顺:“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若】:ruò
1)、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月
2)、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约计:若干、若许。
5)、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7)、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8)、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杜若花-象征爱情与美好、幸运与福气、高洁与优雅、生机与希望
9)、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0)、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谷】:gǔ
1)、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山谷、河谷。

竹谷
2)、喻困境:进退维谷(进退两难)。
3)、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五谷、百谷。

五谷-稻(水稻)、黍(黄米)、稷(小米)、麦(小、大麦、燕麦)、菽(豆类)
4)、粟的别称,亦指稻的子实:谷物、谷米、稻谷。
【成语释义】
虚怀指一个人心胸宽广,没有傲慢自大的态度;若谷指人的胸怀像山谷一样,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东西。虚怀若谷形容一个人心胸开阔,虚心好学,能够广纳众长,虚心向他人学习。
【成语出处】
《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成语故事】
“虚怀若谷” 这一成语虽然出自《老子》,但并没有明确与之对应的具体故事。不过,历史上有许多名人的事迹体现了虚怀若谷的品质,以下是一些相关故事:
孔子拜师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遇到了一个小孩,小孩用泥土筑了一座城,坐在里面不避让孔子的马车。孔子的弟子们很生气,想让小孩让开,孔子却制止了他们,下车询问小孩为何不让路。小孩回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 孔子觉得小孩说得很有道理,便向他请教了一些问题,小孩都对答如流。孔子连连称赞小孩,并拜他为师。这件事体现了孔子虚怀若谷的品质,他不因自己是学识渊博的圣人而骄傲,反而能放下身段向一个小孩请教。
刘备三顾茅庐
三国时期,刘备听闻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带着关羽和张飞两次拜访诸葛亮,但都没有见到他。第三次拜访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就恭敬地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和虚怀若谷的态度所打动,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刘备作为一方诸侯,能够如此礼贤下士,不耻下问,虚心求才,正是虚怀若谷的体现。
梅兰芳拜师
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但他依然虚心好学。有一次,他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声中,他听到一位老年观众说 “不好”。演出结束后,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把这位老人请到家里,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人指出他在表演中上楼和下楼的台步姿势不对,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此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人观看他的演出,请他指正,不断改进自己的表演。梅兰芳的这种虚心接受批评,不骄不躁的态度,体现了虚怀若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