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典故|二三其德
【成语释义】
形容三心二意。
二三:不专一。
【典故出处】
《诗经·卫风·氓》。
氓(同音盟):诗中自述者对她的丈夫的称呼。

春秋时候,卫国淇水(今河南淇县境内)河边,住着一个被丈夫遗弃了的女子。这个女子年轻的时候,非常漂亮,有一个男青年看上了她。甜言蜜语的向她求婚。结婚之后,这个男青年又向她发誓要跟她百年偕老。男方家境不富裕,但她仍然毫无怨言的爱着自己的丈夫。
过了些年,当她的容颜衰退以后,丈夫不仅一直虐待她,最后竟然抛弃了她。这位女子十分痛苦,对父亲的丈夫充满怨恨。但她毕竟是一位坚强的女性,终于从痛苦中醒悟过来,下定决心在思想感情上同这位复兴的丈夫一刀两断。后来,有人把这位女子的遭遇,以自诉的形式写成了《氓》这篇诗,作为对旧社会罪恶的一种揭露。这首叙事诗共有六章,每章十句,共六十句。诗的第一章写婚前男方前来求婚、订婚的情景;第二张写自己的痴心,盼望成婚的心情;第三章写他对丈夫一往情深的沉醉于爱情之中引出的教训;第四章写被遗弃后的种种痛苦;第五章写不仅在夫家受到虐待,被遗弃回娘家后还遭到兄弟的讥笑;第六章写从痛苦的回顾中觉醒,对男人背信弃义的怨恨,决心与氓一刀两断。
诗的第四章具体的写了被遗弃的女子诉说自己被遗弃回娘家经过淇水时的情形。诗中用桑叶的黄落来比喻自己容颜衰退而被遗弃。诗写道: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黄:指桑叶变黄;陨:落下;三岁:指多年;食贫:指穷苦的生活;汤汤(同音商):水的流势很大;渐:同“溅”,溅湿;帷裳:车上的布幔。
这张诗的大意是:桑叶纷纷地下落,尖变黄了又漂泊。自从我嫁给了你,穷苦的日子过了这么多年。淇水汤汤,溅湿了我车上的布幔。我是没有过错,是你的行为不像样。你这个人让人难猜想,三心二意,变了心肠。
后来,人们将“二三其德”这句诗引申为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