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积累——焚书坑儒、草菅人命、鱼肉百姓

100次浏览  2025-02-27 03:27:16


焚书坑儒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解释:烧毁经书,坑埋儒生。秦始皇认为儒生们颂古非今,扰乱人心,于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下诏,除《秦纪》、医卜种树之书外,民间所藏《诗》《书》和诸子百家等,通通烧毁。次年,又闻方 士、儒生进行诽谤,将捕获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余人活埋。

用法:谴责封建统治者残酷迫害知识分子。

例句 :①满清入主中原,焚书坑儒多少次,杀了多少有民族思想的人。(梁斌《红旗谱》四二)


草菅人命

出处:《汉书·贾谊传》

解释:菅(jiān兼),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把人命看得象菅草一样,任意斩杀。

原文:“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用法:斥责反动统治者对黎民百姓生命的漠不关心。

例句 :①德国法西斯草菅人命,大量屠杀犹太人。

②对他这种仗势行凶,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一定要严惩。


鱼肉百姓

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

解释:把百姓当作鱼肉一样的任意宰割。

原文:“汉之初兴,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生杀之权。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报蒸骨血以快其情。”

用法: 比喻对百姓的剥削压迫。

例句:①他们可以胡作非为,找机寻隙,鱼肉百姓。

②这个豪绅在乡里横行霸道,鱼肉百姓,是当地的土皇帝。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QQ: 8786 8862 Copyright ©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