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依样葫芦
依样葫芦
基本词义
依样葫芦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依照样子画葫芦,比喻一味模仿,没有创新。提醒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保持独立思考,勇于创新,避免盲目跟从。偏正式。在句中一般作宾语、状语。
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故事
依样葫芦的成语故事源于北宋初年,涉及翰林学士陶谷与宋太祖赵匡胤的一段往事。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在宋太祖身边担任起草文告的工作后,希望借此升官。然而,宋太祖却认为他的工作只是简单地参照前人的旧本,换个字句,就像“依样画葫芦”一样,并无多大贡献。陶谷听后深感失望,一气之下在 住处墙上题诗自嘲:“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从此,“依样葫芦”便作为一句熟语流传开来,常用来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而应注重创新和发展,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和成就。
例句
他做事总是依样葫芦,缺乏创新精神,难以在工作中取得突破。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只是表面上相似,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或掌握其精髓。
刻鹄类鹜:刻画天鹅却像鸭子,形容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反义词:
别出心裁:形容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强调创新和独特性。
匠心独运:形容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与单纯模仿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