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之晏子赎越石甫
晏子赎越石甫
【出处】晏子赎越石甫为出自《新序·节士·晏子赎越石甫》的一篇历史故事,体现了晏子尊贤礼士,闻过则改;越石甫自尊自重,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原文】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甫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甫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甫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乃令粪洒改席,尊醮而礼之。越石甫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夫子之礼,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译文】春秋时期,齐相晏婴出使晋国,路过中牟地方,看见一个人头戴破帽子,反穿皮袄,身背饲草,正坐在路边休息。 晏子一眼就看出他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于是就派人问他:“你是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 那人回答说:“我是齐国人,名叫越石甫。” 晏子就把他叫到跟前问道:“为什么来到这里?是不是家里遭到什么不幸?” 越石甫说:“我在中牟卖身为奴,看见了使者路过,打算跟您回国。” 晏子问:“为什么要卖身为奴?” 越石甫回答说:“由于饥寒交迫,我便卖身为奴了。” 晏子问:“当奴仆几年了!” 越石甫回答:“已经3年了。” 晏子问:“可以赎身吗?” 越石甫回答:“可以。” 晏子便把拉车左套的马解下来,用这匹马把越石甫赎买下来,并与他一起坐车回国。 回到相府,晏子没跟越石甫告辞就进了自己的房门。越石甫很生气,要与晏子绝交。 派人传话说:“我不曾与你结交,谈何绝交?你当了3年奴仆,我今天看见了才把你赎买回来,我对待你还算可以吧?你怎么可以恩将仇报?说什么绝交?” 越石甫说:“士人不在知已朋友面前,可以受屈辱;在知已朋友面前,可以得到舒展。所以君子不因为对人家有恩而轻视人家,也不因为人家对自己有恩而向人家屈服。我给人家当了3年奴仆,却没有人理解我。现在您把我赎买回来,我认为您理解我了。先前您坐车,不同我打招呼。我以为您是一时疏忽了。现在您又不向我告辞就直接入屋门,这同把我看做奴仆是一样的。既然我还是奴仆地位,就请再把我卖到社会上去吧!” 晏子听了越石甫的回话,走出来,请求和越石甫见礼。晏子说:“以前我只看到了客人的外表,现在理解了客人的内心。我听人说过,考察他人行为的人不助长人家的过失,体察他人实情的人不讥笑人家的言辞。我可以向您道歉,您能不抛弃我吗?我诚心改正错误的行为。”晏子命令人把厅堂打扫干净,用酒席盛情款待越石甫。 越石甫说:“我听说过,最高的尊敬不讲究形式,用尊敬的礼节款待人不会遭到拒绝。先生以礼待我,我实在不敢当。” 晏子于是就把越石甫奉为上宾。晏子对人有恩,是人免于困境,却反而受委屈处在别人之下,那远远地超过了世俗人的品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