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明辨是非”的意思是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100次浏览  2024-11-15 08:11:05

成语:明辨是非。

成语:明辨是非指的是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此成语源自《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强调在思考与行动前,要能够明晰地区分是非对错。

说说关于明辨是非的成语故事!

1. 与唐初政治家魏征有关的故事,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闻名,常向唐太宗提意见且多被采纳。一次讨论治国之道,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做才是贤明?怎样算昏庸?魏征回答:贤明的君主因能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而贤明,有些皇帝因只片面听信少数人话语而昏庸。

2. 他进一步举例:帝尧因清楚向民众了解情况,能及时知晓三苗作恶之事。帝舜耳听四面、眼观八方,共、鲧、罐兜都无法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被软禁饿死。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仁君广泛听取意见,贵族大臣就不敢蒙蔽,下情可上达。唐太宗听后,十分赞成。

此故事体现出明辨是非的重要性,即一个贤明的君主需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正确判断是非,做出明智决策。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QQ: 8786 8862 Copyright ©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