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极泰来成语典故的由来
"否极泰来"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否极泰来"原意是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春秋时期的吴越战争,当时越国遭受了败绩,屈辱地求和。越王勾践按照协议前往吴国作为奴仆,在困境中大臣们安慰勾践,告诉他虽然现在处境艰难,但这也是他未来能够通达得志的征兆。后来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终战胜吴国,称霸诸侯。
这个故事体现了"否极泰来"的寓意,即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懈,努力奋发,最终会迎来好运和成功。同时这个成语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坏运和好运也不例外。
此外这个成语也与《周易》中的"否"和"泰"两个卦名有关,否卦代表不顺利,而"泰"卦代表顺利。否和泰互为对立,但又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否极泰来"也体现了这种对立统一的思想。
总之"否极泰来"这个成语的由来既与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有关,也与《周易》中的哲学思想有关。它寓意着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懈,相信好运终会到来,同时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