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一语成谶”?
究竟何为“一语成谶”?
当下,生活节奏快,网络语境盛行,很多人是语不惊人誓不休,甚至总想着说出个新词来出名。
年轻人是这样,而且一些成人也是这样,在无形中,思维的惯性总想着逆传统而为就是新奇特,就觉得炫酷帅。久而久之更甚连正常的日常交流都不会了,说话总是口无遮拦也不为过。
古人常怀敬畏心,处处讲究避与让,忌与讳,尤其是说话这块,更加是要谨言,讲究个“避谶”。
“避谶”,也有“避讳”这一说。其中的避[bì],就字面意思是躲开、防止。谶[chèn],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因为有言字旁,顾名思义就是说出的话会是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讳[huì] 指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谶在西汉时期有谶纬[chèn-wěi]之学, 是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魏晋后日渐衰落,刘宋后谶纬之书亦受到历朝查禁,所存仅少量残篇,有明《古微书》、清《七纬》等辑本存世。谶纬之书除其中包含的神学成分外,还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学知识。
何谓“一语成谶”?
一语成谶,拼音是yī yǔ chéng chèn,就是一句不好的话把一件不吉利的事情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更多出现在诅咒的时候。例如,电影中的桥段,某人说“这车要坏了”,后来果然坏了,那这个人的话就成了谶语,即“一语成谶”。
西方也有类似的定律和效应一说,比如所谓的“墨菲定律”,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无论可能性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再就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术语“自验预言”一说,“自验预言”是指个人对自己(或别人对自己)所预期的,常在自己以后行为结果中应验的现象。此现象的含意是:事先预期什么,事后将得到些什么;自己的行为将验证自己的预言。“自验预言”的生成条件大致分两点,一是预言本身必须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二是缺乏针对性的制度控制。“自验预言”既是直觉的明示,又是潜意识里的自我提醒。行为人在自己的境遇中,常常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预期,在自己的以后行为结果中得到应验。
类似的个人情境定义,不论其本身是否合理,对于持有该定义的个人而言,都必然会对应着一种行动方向上的趋向,并且行为人会在一定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纠偏行动,让事件朝自我定义上趋同。个人在从预判到得到结果这一过程中,个人的主观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事件总是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结果就是,好的不灵,坏的灵呢!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每次觉得有什么坏事发生的时候,然后它就真的发生了?而你期盼中大奖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生活中,我们都尽量避开类似的“乌鸦嘴”的事情发生,这就叫“避谶”。 “避谶”说穿了就是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例如,给人送行,只能说“一路顺风”、“一路平安”等,尽量不要说“一路小心”,更不能说“小心车祸”、“别翻了船”。
所谓的“避谶”也可以理解为灾难情结,就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当中,避开这样的话题不去做过多的谈论,一般是谈及预示自己或者他人前途命运的语境当中。“一语成谶” 这个词本来的意思是不好的话都应验了。所以我们要“避谶”,就是不要说不好的话。
相信大家都认可语言是有能量的,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了,被大人长辈和领导夸奖了,我们内心总是快乐和满足的,干起事来也有劲了。如果被批评了,总体是无精打采的,会有种无力感。这就是语言赋予我们的能量。如果我们总是在语言上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赋予暗能量和负面情绪,久而久之,潜意识里就会不断强化这些负能量,最终让这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才罢休!总之,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个标准,不能既要又要,不可能在你想自由的同时又不想承担后果。那么,做到谨言慎行是正常社会人的最低素养。
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管是对自己的还是对别人,生命都是需要被尊重。做到与人为善,与己为善。特殊的日子里,说话一定要小心,比如说恭喜发财,也许不一定能发财,但是肯定不会破财。有句古话怎么说来着?“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