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同仇敌忾,释义为: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忾(kài):愤恨,愤怒。它指的是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现在用来形容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或困难。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佚名的《诗经·秦风·无衣》和春秋·左丘明的《左传·文公四年》。在《诗经·秦风·无

    2024-12-26 08:24:26

  • 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厚积薄发,意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其中,“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则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准备和积累,才能在关键时刻大有作为。常用来形容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锻炼或经验的积累,在某一时刻爆发出强大的能量和才华。它也适用于形容事物或事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

    2024-12-26 08:09:26

  • 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励精图治

    励精图治励精图治是一个成语,其含义为振奋精神,尽全力去治理好国家或发展好事业。励”指的是振奋、奋勉;“精”代表的是精神;“图”意味着设法、谋求;而“治”则是治理国家的意思。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态度,以及对国家和社会高度的责任感。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出处是东汉班固的《汉书

    2024-12-25 10:38:54

  • 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雪中送炭,释义是: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别人困难或危难的时候,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援助,表达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帮助的精神。这个成语强调了援助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就像在寒冷的雪天里给人送炭火一样,能够给予人温暖和生机。偏正式,作谓语、

    2024-12-25 10:24:40

  • 成语典故积累——一举成名、大器晚成、名落孙山

    一举成名出处:《战国策·秦策》解释 :举,举动,行动。一下就成名了。原文:“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用法 :指因某种行为而迅速成名。例句: 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大器晚成出处:《老子》第四十一章解释: 大器,比喻大才。原指大的器物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才能做成。原文:“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2024-12-25 10:10:21

  • 每日一成语:东门黄犬

    成语词典> 东门黄犬【成语】:东门黄犬【拼音】:dōng mén huáng quǎn【简拼】:dmhq【解释】: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出处】:《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2024-12-25 09:54:49

  • 成语郧阳:“狂犬吠日”

    此次战事四百年后,大楚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被逐,来到他直系远祖屈瑕,也就是前面率军攻鄙之蒲骚、逼绞国签城下之盟那位威风凛凛的大帅出征的这地方——汉水之北。踏着先辈足迹,却没有了先辈当年那为国建功立业之机会,他是何等伤感。只得听渔夫歌,访民间事,以此忧国政危局,叹自身艰困。他为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024-12-25 09:40:12

  • 成语故事《蜀犬吠日》

    唐代的柳宗元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由于支持王叔文的革新运动,被宪宗皇帝贬职到湖南永州任司马。永州地处湖南省与广东省交界的地方,十分荒僻。柳宗元虽身为司马,但永州竟连个司马官署也没有。永州城外的龙兴寺和尚重巽仰慕柳宗元的才气,帮助柳宗元一家住进了寺内。龙兴寺地势较高。柳宗元整修了自己的住处,在西墙上开

    2024-12-25 09:25:15

  • 成语典故之柳宗元:蜀犬吠日、垂涎三尺

    柳宗元(公元773年一819年),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被称为“河东先生”或“柳柳州”。从一鸣惊人到一落千丈在中唐文坛“铁三角”韩愈、柳宗元和刘禹锡中,韩愈、柳宗元称为“韩柳”,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柳宗元和刘禹锡称为“柳刘”,二者是过命的兄弟。三人中,柳宗元家境最好,成名最小

    2024-12-25 09:10:23

  • 每天一个成语,“白云苍狗”,可别用错了

    “白云苍狗”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不太广泛,为啥?或许是众人不明其意吧。问题来了,“白云苍狗”到底是啥意思?“白云”怎么和“苍狗”杠上了?成语出处与含义诗圣杜甫曾写过一首叙事诗《可叹》,诗中有言“……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白

    2024-12-25 08:55:4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QQ: 8786 8862 Copyright ©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