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鸡絮酒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后汉书·徐徲传》:“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后汉书》只鸡絮酒,指用简单菲薄的祭品悼念故人。徐稚,字孺子,是今江西省南昌市人,东汉隐士。只鸡絮酒他是江西省历史上第一位著名贤士,他一生博学多识,淡泊自守
2024-12-02 11:19:28
【成语释义】原本意思为母鸡代公鸡报晓,古时用来比喻妇女窃权乱政,现一般指生物的性变异现象。牝鸡,母鸡;司,掌管;晨,早上;司晨,报晓【成语出处】《尚书·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纣,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 意思商纣王只听信爱妃的话,对忠臣的劝谏之言毫不理会
2024-12-02 10:41:02
闻鸡起舞出处: 《晋书·祖逖传》解释:闻,听;鸡,早上鸡叫;起,起床;舞,舞剑,练武。东晋的爱国将领祖逖和刘琨年青的时候,立志为国家效力,互相勉励,每天早上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刻苦练武。也作“鸡鸣起舞”。用法: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努力。例句 :祖逖志在中原而闻鸡起舞,这对我们起了策励作用。卧薪尝胆出
2024-12-02 10:26:19
【成语】斗酒只鸡【拼音】dǒu jiǔ zhī jī【释义】斗:古时侯的一种酒器;一壶酒,一只鸡,酒和鸡是古人祭奠死者的微薄物品,用来借指悼念亡友。也表示用简单的酒食来招待来客。【出处】三国.魏.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隻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
2024-12-02 10:10:44
马月起“闻”的意思是听到,“舞”指舞剑习武。成语“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志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源出后晋·刘昀《旧唐书·韩混传》:“今见播逐,恐失人心,人心一摇,则有闻鸡起舞者矣。”清·孙雨林《皖江血·兴学》:“闻鸡起舞心还壮,造时势,先鞭不让。”毛泽东《七律·洪都》一
2024-12-02 09:56:5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文玩雕件都有深刻的寓意。下面给大家陆续介绍一些。马上封侯马上封侯是汉族传统寓意纹样。由猴子、骏马组图。“猴”与“侯”同音双关。猴子骑于马上,“马上”为立刻之意。侯为中国古代分五等贵族爵位的第二等级(分别为 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这里泛指达官权贵。寓意功名指日可待。马上就
2024-12-02 09:20:59
猴子以它的机智、灵动、活泼的形象获得人类的认同和喜爱。据说古人认为:“猴,候也。”“候”的意思是伺望、观察。猿猴生性聪明警觉,善于识别猎手的诱饵,发现食物后并不轻易去取,而是观望探察良久,感到确实没有埋伏方才行动,所以古人干脆就用“候”的谐音字“猴”来为之命名了。那么,丙申猴年从哪天开始算起呢?现在
2024-12-02 09:06:41
【成语新趣谈】《沐猴而冠》——揭开华丽背后的真相! 成语探秘时间到!今天咱们聊聊“沐猴而冠”这个典故,它呀,可是从《史记·项羽本纪》里蹦跶出来的,原话是:“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说的是项羽那小子,攻下咸阳后,有人劝他留在关中当大佬,他偏不,非说:“富贵了不回家乡炫耀,就像穿着锦绣夜里走路,谁看
2024-12-02 08:37:43
成语出处及含义。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沐猴而冠”。其含义是指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成语典故:秦末,刘邦、项羽分兵攻打秦国。项羽的命运差,所以总是和秦军正面遭遇,费尽千辛万苦还是
2024-12-02 08:23:25
叱石成羊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指鹿为马,秦赵高之欺主;叱石成羊,黄初平之得仙。”叱石成羊,字面的意思是有人一声呼喊,居然使石头变成了羊。比喻那些神奇的事情黄大仙,本名为黄初平,东晋人,古代著名的道教神仙,他的出生地为今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他在小的时候,是当地的一名牧羊小孩。
2024-12-02 08:09:06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QQ: 8786 8862 Copyright ©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