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典故:羊质虎皮

    【成语释义】:羊身上披了一张虎皮,从外表上看,从外表上看这只羊倒果真有点像牢记的样子,可是它本质上仍然是羊。形容虚有其表,外貌威武,实际懦弱。【典故出处】:《南史·羊侃传》。【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有一位壮士叫羊侃。他身长八尺,虎背熊腰,双目如炬,一脸浓黑的连鬓胡子, 站在那儿,有如铁塔一般。北魏皇帝

    2024-12-01 11:32:57

  • 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羊质虎皮

    羊质虎皮基本词义羊质虎皮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比喻外表看起来强大,实际上却胆小无能,内在虚有其表。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

    2024-11-28 11:27:19

  • 十羊九牧:成语故事.成语接龙Ⅰ看图猜成语

    每天五分钟,积累丰富知识,益智健脑练口才。【成语】十羊九牧 shí yáng jiǔ mù【释义】牧:放牧牲畜的人。意思是十只羊却有九个人放牧。比喻民少官多,也比喻领导多,政令不一,让人们无所适从。【出处】唐·魏徵等《隋书·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译文:唐·魏徵等《隋书·杨尚希传》:

    2024-11-28 11:11:22

  • 成语“羊续悬鱼”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羊续的官员,他为官清正廉明,不利用手中的权势去损害他人,因此非常受老百姓爱戴。与他相反的是,官场上许多人常常利用手中的权利去收受钱财,他们生活很奢华,这些受贿的官员,对百姓却很苛刻。羊续就很看不惯这样的官员,可他一个人的力量又很小,无法改变官场的这些坏风气,他只能更加洁身自好,坚

    2024-11-28 10:56:27

  • 成语故事:害群之马

    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魂真人,走着走着,大家都迷失了方向,而且没有什么人可以问路。正在这个时候,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黄帝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知道。”又问:“你知道大魂真人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知道。”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特别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

    2024-11-28 10:41:37

  • 成语Ⅰ歧路亡羊:解析.典故Ⅰ成语接龙Ⅰ看图猜成语10个

    成语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每个成语故事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中国几千年来人民的智慧结晶。每天五分钟,积累丰富知识,益智健脑练口才。【成语】歧路亡羊 qí lù wáng yáng【释义】歧路:岔路;亡:丢失。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

    2024-11-28 10:26:59

  • 一天一成语:马捉老鼠

    【成语名字】马捉老鼠【成语拼音】mǎ zhuō lǎo shǔ【成语释义】马捉老鼠,汉语成语,一般用来喻指瞎忙乱,不是自己擅长的事情非要去做,做了也做不好,多用来形容人不务正业。【近义词】狗拿耗子【成语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马捉老鼠》:“方言‘马捉老鼠’,盖讥人粗撞不了事也。”【成语用法】主谓

    2024-11-28 10:12:33

  • 成语Ⅰ羊左之交:成语故事.成语接龙Ⅰ看图猜成语

    每天五分钟,积累丰富知识,益智健脑练口才。【成语】羊左之交 yáng zuǒ zhī jiāo【释义】羊:羊角哀,左:左伯桃,指羊角哀与左伯桃一样的交情,比喻生死之交。【出处】南朝·梁·刘孝标《千绝交论》:“庶羊左之徽烈”。唐·李善注引《烈士传》:“羊角哀、左伯桃为死友,闻楚王贤,往寻之。道遇雨雪,

    2024-11-28 09:56:24

  • 今日成语典故: 歧路亡羊

    杨子,名朱,是战国时代卫国的一位著名学者。《列子•说符》载有一则关于他的故事:杨子的邻居,有一天走失了一只羊。邻居全家出动,齐去追寻,还同杨子商量,要求派人帮忙去追。到了晚上,大家一个一个都空着双手回来,谁也没有追着那只羊。第二天,杨子问邻居:“你们这么多人去追一只羊,怎么还追不着呢?”邻居回答道:

    2024-11-28 09:42:19

  • 一天一成语:爱礼存羊

    【成语名字】:爱礼存羊【成语拼音】:ài lǐ cún yáng【成语释义】: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成语出处】:《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賜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解释:子贡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羊废去不用。孔子说:

    2024-11-28 09:27:2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QQ: 8786 8862 Copyright ©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