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一个成语:肝脑涂地

    【成语】肝脑涂地【释义】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近义词】出生入死、以身许国、赴汤蹈火、奋不顾身、粉身碎骨【反义词】贪生怕死【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译文】《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七十

    2024-11-16 08:42:42

  • 18个冷门却惊艳的成语,若能认识五个,算你厉害!

    很喜欢一个成语:光风霁月。指的是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成语总是能用最简短的字,说出最丰富的含义。怪不得老师曾说,掌握的成语越多,作文就写得越好。18个冷门而惊艳的成语,如果能认识五个,算你厉害。01郢中白雪【释义】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出处】战国·楚·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

    2024-11-16 08:26:16

  • 10个经典成语,智慧尽在字里行间

    01大道至简大道至简,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命题。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表示终极真理。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易》之“三义”包括:简易、不易、变易。这“三义”概括起来就是“大道至简”。大道至简的反面

    2024-11-16 08:11:12

  • 「积累合集」50个成语,50个历史名人,看典故,学成语,记得牢

    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2024-11-15 10:41:49

  • 新学期,适合赠给孩子的12个超有格调的成语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勉励人勤奋进取,锲而不舍。日拱一卒:意思是每天像个象棋的卒子那样前进一点。功不唐捐:功,功夫;唐,徒然,空;捐,舍弃。佛家语,指所下的功夫、付出的努力不会白费,有所回报。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天天坚持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努力是不会白白付出的,相信天道

    2024-11-15 10:27:03

  • ​蕴涵中华女性十大美德的成语

    中华女性之美,美在品格;中华女性之姿,赢在精神。十个成语,蕴涵中华女性10大美德: 婉婉有仪这个成语,形容温文柔顺,而有礼貌。古人云:“男子为阳,女子为阴,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女子如花,是娇嫩的;女子似水,是温柔的。中国的女子,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在家里,更是柔情似水,温暖家的港湾。

    2024-11-15 10:11:56

  • 有哪些很少有人知道又很有水平的成语?

    我们在进行文字表达或者口头表达时,常常会使用一些成语。成语具有文辞美妙、言简意赅的特点,然而那些太过大众的成语往往不能凸显咱的文化素养。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些一说出来能秒杀一片的成语1雏凤清声. 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清越的鸣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2一牛鸣地.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

    2024-11-15 09:56:57

  • 一天一个成语:乘龙快婿

    【成语名字】乘龙快婿【成语拼音】chéng lóng kuài xù【成语释义】乘龙: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才貌双全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成语出处】《魏书·刘昞传》:“……昞遂奋衣来坐,神志肃然,曰:‘向闻先生欲求快女婿,昞其人也。’瑀遂以女妻之。

    2024-11-15 09:41:54

  • 15个璀璨绚丽的成语

    1一字一珠一个字就像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出处:唐·薛能《赠歌者》:“一字新声一颗珠,啭喉疑是击珊瑚。”2般般入画形容女子容貌很漂亮,就好像画中画的一样。多用来形容女子气质不凡,如画中仙子。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选姿》:“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而缺陷独在肌

    2024-11-15 09:26:35

  • 惊艳又好用的中国好成语

    成语和诗词一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历史的瑰宝,浓缩了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在我们当今的日常生活中,成语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它们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描绘了丰富的哲理,传达了深刻的智慧。有些成语,光念出来都觉得特别美好。那些惊艳又好用的成语,你知道吗?赶紧拿好小本本记下吧。白玉映沙像白玉的光映照在沙土

    2024-11-15 09:12:1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QQ: 8786 8862 Copyright ©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