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何为“一语成谶”?当下,生活节奏快,网络语境盛行,很多人是语不惊人誓不休,甚至总想着说出个新词来出名。年轻人是这样,而且一些成人也是这样,在无形中,思维的惯性总想着逆传统而为就是新奇特,就觉得炫酷帅。久而久之更甚连正常的日常交流都不会了,说话总是口无遮拦也不为过。古人常怀敬畏心,处处讲究避与让,
2025-01-03 10:36:40
所谓“谶语”是一类带有预言性质的话,最早源自商周时期的祭祀活动。近世以来,考古出土的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就其主要内容而言就是各种谶语。在历史上,谶语是“方术”的主要部分,获取谶语并根据需要解释谶语也是一位“方士”应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按表述形式分谶语可以分为:诗谶、谜谶、戏谶等等。它们一般都比较
2025-01-03 10:21:31
近义词:一字千金、一言为定、金口玉言反义词:人微言轻出处:《战国策·东周策》话说东周有一国宝,九鼎,是君临天下的象征,世人都想拥有它。当时的周朝势微,又想保住这个鼎,又不敢得罪各个诸侯强国。秦国仗自己兵多马壮,想用武力来强迫周王交出宝鼎,周显王非常害怕,但又不敢真得罪秦国,这时周出了一个能人,名叫颜
2025-01-03 10:06:54
唐喜宗第二年,崔瀣参加科举考试,考官崔沆让崔瀣考中了。于是当时有人嘲笑说:“考官叫崔沆,他的学生叫崔瀣,互相包庇,沆瀣一气”这个故事出自《南部新书·戊集》作者钱易,宋代临安人,工诗文,能书画。成语“沆瀣一气”由此而来。故事中指主考官录取他的学生做官,当时有人说的一句俏皮话。今天用于比喻臭味相投的
2025-01-03 09:52:19
【扬名立万】来自新武侠小说及据此改编的电视剧。“立万”缺少理据和典源,据专家推测,“立万”疑为“立身”之误,因“身”字之俗字及草书(ㄌ)易误认为“万”,习非成是而得以流传(参见《咬文嚼字》2004/2)。意为在某一领域(如武林)传播名声,树立自己的形象(如品节、行为、才力等)。《孝经·开宗明义》:“
2025-01-03 09:37:49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论语·为政篇》。一言:这里指一句话;蔽:概括;之:它。《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成书于春秋时代,大都是周初至春秋中期的作品。原来只叫做《诗》,后来儒家把它列为经典,故又叫做《诗经》。从地域上来讲,《诗经》中的作品大都是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诗经》共有三
2025-01-03 09:23:30
【典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
2025-01-03 09:08:23
【典源】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释义】原意是指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现多用来比喻稀少珍贵的物品。周舍是赵简子的臣子。为了求见赵简子,他在赵府的门口站了三天三夜。赵简子派人问周舍:“你这样执意要见我,到底是为了何事?”周舍回答说:“我很想做一个行事正直、敢于直谏的人,能
2025-01-03 08:53:29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语言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传递了中国人历经千百年锤炼留下的处世哲学。中国成语的起源、典故及意思,都与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寓言、传说、诗词或古人说的话。许多成语的深意需要了解其来源或典故才能理解。每
2025-01-03 08:38:45
#上热门#每天一个成语故事,了解每一句成语的出处及故事情节,工作之余闲暇消遣放松一下自己。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他在寺壁上画了四条龙。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非常逼真,但都不点眼睛。人们问他为什么不点眼睛,张僧繇说:“如果点了眼睛,龙就会飞走。”大家都不相信,坚持要他点上眼睛。张僧繇无奈,只好
2025-01-02 15:30:0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QQ: 8786 8862 Copyright ©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