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典故积累——旗鼓相当、旗开得胜、马革裹尸

    旗鼓相当出处:《后汉书·隗嚣传》 解释:旗,鼓,古代军队里发号施令的工具;相当,相配。比喻两军对峙,双方力量大致相等。原文:“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用法:指军事力量相等。例句:何孝先自办此事以来,居然别开生路,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不相上下。(吴趼人《官场现形记》第二

    2024-11-28 09:12:24

  • 成语Ⅰ声色狗马:解析.典故.成语接龙Ⅰ看图猜成语

    成语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每个成语故事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中国几千年来人民的智慧结晶。每天五分钟,积累丰富知识,益智健脑练口才。 声色狗马 shēng sè gǒu mǎ【释义】 声:歌舞;色:女色;狗:养狗;马:骑马。指旧时统治阶级的淫乐方式。指放弃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

    2024-11-28 08:59:00

  • 一天一成语 : 饿虎攒羊

    【成语名字】 : 饿虎攒羊【成语拼音】: è hǔ zǎn yáng【成语注音】: ㄜˋ ㄏㄨˇ ㄘㄨㄢˊ 一ㄤˊ【成语释义】: 意思是像饥饿的老虎向羊簇拥过去一样,形容迅猛贪婪的行为。【成语出处】: 清·无名氏《照世杯》第四回:“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像饿虎攒羊一般,直打得个

    2024-11-27 12:30:35

  • 成语“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齐国国君齐桓公,在齐国国相管仲的帮助下,成为了当时各个诸侯国中的霸主。那时,中原地区已经安定下来,边远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常常到中原来惹事生非,这也成为当时的一个隐患。有一天,管仲就对齐桓公说:“大王现在是发兵攻打孤竹国的好时期(孤竹国是当时一个少数民族国家),把他

    2024-11-27 12:00:53

  • 三十六计·成语

    【第一计】瞒天过海:是指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让人知道,就渡过了大海。意思是说,用伪装的手段作掩护,暗中活动。此计用在兵法上,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第二计】围魏救赵: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意思是说,打集中的强敌,不如把敌人调动分散开后再打。【第三计

    2024-11-27 11:45:54

  • “马到成功”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具有以下含义、历史来源、出处

    "马到成功"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具有以下含义:历史来源、出处、释义、典故演变、近义词、反义词、用法和现代意义。·含义:形容事情顺利,刚开始就取得成功。·历史来源:源于古代的文化和传统。·出处:出自元代张国宾的《薛仁贵征东》。·释义:意为战马一到立即成功,比喻事情顺利迅速取得成果。·典故:讲述了薛仁贵征

    2024-11-27 11:16:38

  • 龙年说成语——第三字带龙的成语之一

    1、一世龙门。【拼音】yī shì lóng mén。【释义】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古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出处】《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

    2024-11-27 10:50:09

  • 找一找有含虎字的成语

    【虎】虎生威开新篇,【年】年有余迎新春,【吉】星高照宏图展,【祥】光瑞气喜盈门,【开】门见喜逢好运,【心】想事成万事兴!三人成虎 与虎谋皮养虎遗患养虎伤身如虎添翼为虎添翼放虎归山势成骑虎为虎傅翼虎视鹰扬狐假虎威狼吞虎餐饿虎吞羊龙睁虎眼虎尾春冰虎皮羊脂虎咽狼餐虎背熊腰狼吞虎咽一虎不河虎头蛇尾虎口余生虎

    2024-11-27 10:24:37

  • 成语郑州|虚与委蛇

    虚与委蛇【xū yǔ wēi yí】。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虚:假;委蛇:随便应付。出处语出《庄子.应帝王》:"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这是庄子(文中的“壶子”——笔者注)为迷惑神巫季咸而使用的一个虚招。“"成玄英疏:"委蛇,随顺之貌也。至人应物,虚己忘怀,随顺逗机,不

    2024-11-27 09:54:54

  • 成语“虚与委蛇”,“委蛇”二字应该怎么读?这是条什“蛇”?

    “虚与委蛇”这四个字都是常用字,却很容易念错,因为“蛇”字并 不读shé,“委蛇”这个词读作 wēi yí,也可写作逶迤,意思是蜿蜒曲折状,一般用来形容山川、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那么“委蛇”是个什么东西?它是蛇吗?(“黄河九曲十八弯”,位于四川阿坝州若尔盖一带,这种弯曲的河道可称为

    2024-11-27 09:38:43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QQ: 8786 8862 Copyright ©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