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全成语积累,成语接龙打印

    小学语文知识归纳总结。刚进入一年级:要求掌握拼音的运用,难点是把字母表背熟,重点是字母的运用。过渡二年级:要求认识简单的字,学习阅读文章,重点是多音字的运用,还有字的认识,难点区别多音字。分水岭三年级:要求认识多字,学习作文,难点联系上下文,解决课后问题,重点回答问题。进阶四年级:要求学习作文,写作

    2024-11-14 09:10:38

  • 今日学习成语:囊括四海

    囊括四海【出处】西汉贾谊《过秦论》上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意思】比喻控制全国,统一天下。囊:口袋;囊括:把东西统统装在口袋里;

    2024-11-14 08:56:17

  • 2000个成语,头尾接龙,妙绝了!(值得为孩子收藏)

    成语接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字游戏。它历史悠久,是传统文字、文化、文明的一个缩影,也是老少皆宜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今天特此精选2000个成语,“胸有成竹”作为开始,也作为结束,尽情感受汉字之美!胸有成竹 + 竹报平安 + 安富尊荣荣华富贵 + 贵而贱目 + 目无余子子虚乌有 + 有目共睹 + 睹物思人

    2024-11-14 08:41:33

  • 省考每日成语积累

    2022省考每日成语积累(34)每天为你摘取值得积累的常考成语1.胜券在握:比喻很有把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例句:他是校运动会百米赛跑的纪录保持者,今天这场比赛他是胜 在握2.捷足先登:比喻行动敏捷,首先达到目的例句:做任何事都不能懈怠,否则就可能让别人捷足先登3.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蒙受

    2024-11-14 08:26:44

  • 博学多才的苏东坡!今日成语:博学多才!0415

    博学多才的苏东坡!今日成语:博学多才!0415【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出自】:《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我比较佩服的是唐宋八大家!可以说,唐宋八大家是文学史一个绕不过去的高峰,各个博学多才!在这八大名家中,北宋时期著名的文

    2024-11-14 08:11:30

  • 今日成语典故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战国末年吕不韦的门客们合编的《吕氏春秋•尽数》有一句道:“流水不腐,户枢〔Shū〕不蝼【lóu】,动也。”晋人程本所撰《子华子》则说:“流水之不腐,以其逝故也;户枢之不蠹,以其运故也。”宋代张君房编撰的《云笈七签》也说:“户枢不蠹【dù】, 流水不腐,以其劳动不息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

    2024-11-13 10:40:43

  • 今日成语之:吉光片羽

    【读音】:jí guāng piàn yǔ【释义】: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羽毛。后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来源】:明·李贽《李氏焚书序》:“断管残沈;等于吉光片羽。”【近义词】:奇珍异宝、凤毛麟角、无价之宝、零光片羽等。【反义词】:不胜枚举【例句】:保存至今的秦始皇兵马俑,都被人们视为吉

    2024-11-13 10:26:05

  • 历史典故“图穷匕见”,你不知道的真实情节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叫韩信的将军。他在战争中取得了很多胜利,被认为是当时最出色的将领之一。但是,在一次王侯争夺权利的争斗中,他却被他的盟友李信所出卖,最终被软禁在一间牢房里。一天晚上,一个凶恶的狱卒进入韩信的牢房,试图杀死他。韩信拼尽全力反击,但最终身受重伤。就在韩信即将被杀害时,他机智地想到了一个办

    2024-11-13 10:11:05

  • 一天一成语 : 朝经暮史

    【成语名字】: 朝经暮史【成语拼音】: zhāo jīng mù shǐ【成语释义】: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成语出处】: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开场》:“真个此人朝经暮史,昼览夜习,口不绝吟,手不停披。”【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读书。朝

    2024-11-13 09:56:44

  • 一天一成语:分庭抗礼

    【成语名字】分庭抗礼【成语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成语释义】抗,原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别站在庭院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不相上下,或比喻互相对立。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成语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通“抗

    2024-11-13 09:41:4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QQ: 8786 8862 Copyright © 古汉语 鲁ICP备2021038129号-30